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会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等15部门不久前联合印发《健康中国行动——健康环境促进行动实施方案(2025-2030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以保障人民健康为出发点配资点评网,着力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突出的环境问题,坚持社会共治、全民参与,推动健康环境共建共治共享。
良好的环境是人类健康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新鲜的空气、干净的水、安全的食物、放心且宜居的生活环境,是老百姓最切身的环境健康利益。我国高度重视环境健康工作,保障公众健康一直是环境保护工作目标之一。1989年通过的环境保护法将“保障人体健康”作为立法目的之一。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要求加强影响健康的环境问题治理。2019年,健康中国行动正式实施,并将“健康环境促进行动”纳入15项行动中。经过各方不懈努力,健康环境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居民饮用水水质达标情况不断改善,垃圾分类处理与资源循环利用逐步优化,空气污染防治不断加强,环境卫生突发事件应急能力持续提升。
环境健康工作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持续推进的事业。我们既要看到成绩,也要正视不足。比如环境治理与健康管理工作尚未深度融合,关涉公众健康的各种因素尚未深度融入生态环境保护范畴中,全民参与不够,环境健康风险管理尚不充分,等等。而随着全球气候变化进一步加剧,极端天气事件频发,不仅直接威胁公众生命安全,还可能引发一系列次生环境问题和健康风险。因此,进一步实施健康环境促进行动,营造宜居、绿色、安全的健康环境迫在眉睫。
《实施方案》提出“坚持健康优先、关口前移,倡导绿色发展、综合治理,深化全民动员、社会共治”的行动策略,将环境健康理念融入各领域政策体系,坚持健康优先,更加明确体现生态环境治理与人民健康紧密相连的环境健康工作理念,对指导地方细化落实健康环境促进工作,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将推动我国环境健康工作迈上新台阶。
首先,《实施方案》重点明确保障公众健康的优美生态环境建设具体要求,着力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突出的环境问题。当前,一些城市空气质量仍然未达标,一些地方存在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滞后、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直排等现象;在农村地区,厕所改造、噪声污染、畜禽粪污集中处置等问题仍较为突出;微塑料、药物残留等新污染物的出现进一步扩大健康风险谱系。《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要推进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推进土壤污染源头防控、新污染物的全过程环境健康风险管控,推进健康乡村建设等措施,将老百姓切实关心的、对其健康造成影响的环境问题放在首位解决,将进一步提升公众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其次,《实施方案》强调风险预防理念,升级环境健康风险管理体系。要求提升环境健康风险评估预警能力、加强环境相关疾病防控能力、提升环境与健康相关应急处置能力等,这将为更全面、精准地防控环境健康风险提供有力支撑。如通过构建全方位环境健康风险应对体系,能够提前对极端天气可能引发的健康风险进行评估预警,提前做好医疗资源储备和调配,有效保障公众生命安全。
最后,《实施方案》重点突出健康环境促进行动,深度融合生态环境治理与健康管理。生态环境保护是每个人的法定义务。环境健康既包括自然界的环境健康,也包括住所内的环境健康和工作场所内的环境健康等。《实施方案》要求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方式,打造健康工作环境等等,强调个人、社会、组织协同推进,全民动员,社会共治,引导公众树立“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理念,这无疑有助于推动从环境卫生治理向全面社会健康管理转变。只有凝聚全社会力量,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格局,才能筑牢健康中国、美丽中国建设根基。
环境与健康是密不可分的生命纽带。期待各方在《实施方案》的指引下,加强协同配合,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扎实推进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够营造出更加宜居、绿色、安全的健康环境配资点评网,让人民群众在优美的环境中享受健康、美好生活。(唐瑭)
胜宇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